“朱标,你来回答咱,你不是想要助推商业展么?回归到每个商贾背着几百万铜钱做生意的时代对么?”
“爹,您忽略了,只要我们打通民间兑换宝钞的渠道即可,如此一来,无论何时何地,百姓都能将手里宝钞换成金银,即便遇到天灾,也有国家兜底。”
双向兑换通道的贯通,
就意味着朱元璋再次打自己的脸,允许金银在市场流通,
不过,已经打习惯的朱元璋不在意这个细节,
“那咱且问你,如果某一天,就那么巧合,全天下百姓都在同一时间要求朝廷将他们手里的宝钞兑换成银子,国库拿不出这么多钱,怎么办!”
既然此前都假设十年天灾,那朱元璋预估的挤兑事件也完全能够理解。
现实是,
印的宝钞数量是国库储银的五成……
一旦生挤兑事件,那么大明将由半数疆域立即陷入无钱可地步,举国混乱将再次上演。
除了设施兑换障碍,
更重要的是,
增加储银实际数量,亦或者增加“流通”
数量。
“皇爷爷,这个问题我知道。”
朱雄英接过话茬,第一个解决办法暂时不成熟,只能阐述第二种方法,“其实代入实际生活中就非常好解决。”
“比如,我给尽忠二十文让他去帮我买本书,书店掌柜在收到这二十文之后,恰好想要去买肉,屠夫得到二十文之后赶上今天是孩子寿日,于是去买了布匹,布店掌柜的孩子今天拜师学文,为了让老师多多费心,他塞了二十文红包……”
朱雄英绞尽脑汁,说了二十余种环境,落到最后米庄掌柜缴纳二十文税赋为止。
“皇爷爷,您听下来这一大圈,流通的钱是多少?”
“二十文。”
“但是却盘活了二十多组家庭,满足二十多种生活需求,所以,只要我们刺激百姓做出类似流通性的行为,那么短时间完全不用顾虑。”
“还是那个问题,如果生挤兑事件怎么办?”
虽然朱元璋此时内心已经被完全说服,但他还是想知道朱雄英的答案。
“如果真的生了,我先用内帑填窟窿,还不够就用您与爹的名誉做担保,至于能不能解决,就看皇爷爷与爹到底在百姓心中是多么好的皇帝了……”
朱元璋万万没想到最终压力又被朱雄英还给自己。
“好你一个逆子!”
气笑的朱标上去对着朱雄英屁股就是一脚。
“标儿你踢完别松手,咱还没死呢,臭小子就想着拿咱毕生信誉做抵押!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