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弗洛伦萨为中心的托斯卡纳大公国在过去数个世纪里都被传奇的美蒂奇家族所统治,但随着美蒂奇家族主系绝嗣,以联姻外交闻名于世的奥地利哈布斯堡也顺势取得了这片文艺复兴的祥地。
目前统治着托斯卡纳与米兰的,是玛丽亚·特蕾莎女王的第三子,当下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法兰西的玛丽王储妃的亲哥哥,利奥波德一世。
这位年仅二十四岁的统治者着实算得上是励精图治,自从1765年接受了托斯卡纳大公的头衔之后,他便在这个国家里进行了一系列内政改革。
他改革代议制,平衡税收,削弱教会,甚至还使托斯卡纳成为史上第一个废除了死刑与拷问的国家。
为了最大程度削减国家开支,将财政收入用于民生之上,他甚至还裁剪了整个国家的军队与海军,将国防安全完全置于奥地利的保护之下。
历史上不少评论家都认为,在卡洛·埃马努埃莱三世去世之后,利奥波德一世便是整个意大利最为开明的统治者。
只不过,尽管利奥波德一世在内政民生上可谓是尽心尽力,但他仍然没有得到当地意大利民众的拥簇。
底层民众们并没有从政治改革上获得太大收益,他们对这位德国大公自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
至于托斯卡纳当地的贵族与权贵们,由于利奥波德一世对意大利本土权贵抱有相当强硬的打压态度,再加上美蒂奇家族在托斯卡纳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本土贵族们同样不会与这位神罗皇子站在同一战线。
而米兰公爵的头衔本来是由玛丽亚·特蕾莎所持有的,一直到意大利战争前夕,玛丽亚·特蕾莎为了彰显他对这场战争的支持,才将米兰公国一并授予了利奥波德一世,这位年轻的大公尚未在米兰建立正式统治。
在简要介绍了奥地利势力的情况之后,贝尔蒂埃将他的计划书分给几人,同时快阐述道:
“目前情报显示,利奥波德治下的托斯卡纳与米兰军力贫弱,几乎不会对我军的攻势组织什么有效的抵抗,我提议由达武与塞律里埃向北进攻米兰与曼图亚,我军主力向南直取弗洛伦萨大区,顺利的话,我们能在寒冬到来之前平定北意大利。”
塞律里埃少校一丝不苟地看完了计划书,认真提问道:
“奥地利没有向托斯卡纳与米兰提供军事援助吗?”
就连签订条约宣布不干涉意大利战争的大不列颠都秘密向萨伏伊王国提供了海军援助,塞律里埃不相信那位玛丽亚·特蕾莎女王会正直地不给他的儿子提供任何援助。
更何况托斯卡纳大公国在利奥波德的裁军下,几乎就没有常备军的存在。
“可以确认奥地利方面暗地里派遣了一支军队进入托斯卡纳。。。”
贝尔蒂埃解释道:
“但那支军队在数周前就与米兰军一同向南进了,他们打算跨过教宗国,直接进攻那不勒斯王国北部本土,因此托斯卡纳与米兰几乎是不设防的。”
安德烈·达武也一针见血地补充道:
“他们应该没有料到科西嘉军在皮埃蒙特的战事如此顺利,所以才将本土完全放空了。”
奥地利的将军们本就不认为科西嘉军能够在卡洛·埃马努埃莱三世的手上取得任何战果,最大的可能就是这群愚蠢的科西嘉人将会全军覆没在皮埃蒙特的战场之上。
哪怕科西嘉军有百分之一的概率对撒丁军取得了优势,他们在撒丁王国的战事也绝不是一年半载能够结束的。
下定了这样的结论之后,奥地利的将军们与利奥波德一世根本不把西边的科西嘉军当作威胁,便直接将主要军力集中在了那不勒斯王国本土的作战上,试图攻下那不勒斯,直接结束意大利战争。
恐怕在得知了科西嘉军于都灵大获全胜的消息之后,最为慌张的,应该就是那位居于弗洛伦萨皮蒂宫的利奥波德皇子了。
“奥地利与米兰军队放弃那不勒斯,回防本土的可能呢?”
塞律里埃少校还是谨慎讨论道。
“概率很低。”
贝尔蒂埃显然也将这些情况都考虑在内了:
“奥地利人最大的目的就是夺取那不勒斯,结束意大利战争,米兰与托斯卡纳的沦陷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更何况敌军规模也是一万余人,即使他们真的放弃那不勒斯回防本土,我军也可尝试与其进行会战。”
对于撒丁王国这样一个独立国家来说,都都灵的失守就意味着国家的战败,但对于米兰和托斯卡纳这样的奥地利附属国来说,即使本土沦陷,也只是让科西嘉人在战后条约里多占一些便宜而已。
奥地利人更在意的,还是能否趁着这场战争的机遇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延伸到南意大利。
。。。
在询问了计划的其他细节之后,安德烈·达武与塞律里埃少校便敬礼告辞,即刻准备率领军队进攻米兰。
偌大的房间里也只剩下了劳伦斯与参谋长贝尔蒂埃两人。
劳伦斯面色凝重地看着地图,在方才的讨论中,他始终是一言不的,看上去心事重重。
贝尔蒂埃也很快察觉到了劳伦斯的异样:
“怎么了夏尔,托斯卡纳的战事应该没有什么阻碍。”
“的确,我们大概率能在三个月之内拿下弗洛伦萨和大部分的托斯卡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