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的香味萦绕在村间地头,随着风飘到了山中,牛车吱啦吱啦进入了桂花村。
村头的鲁家院子里,鲁小山正在打桂花枝,听见外面的声音手上动作依旧没停朝着墙外看了看。
“江大哥,大嫂子你们怎么回来了?”
鲁小山惊奇的问道。
江长青道:“回来帮忙做地里的活儿,小山啊,你这么早就打桂花了?”
鲁小山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举起的竹竿慢慢放下来,这桂花其实是给江家打的,哥哥回家说江家做吃食用得上桂花,所以鲁小山想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回馈江家的关照。
江长青见小山有些羞涩,便不再追问下去,而是招呼着自家孩子喊人。
秋凡和小梅倒是喊的干脆,一口一个小山叔叔,三个大孩子却有些难以开口,最后却还是在言氏的小声催促下扭捏的喊了一声叔叔。
“娘,小山跟我们年纪相仿,喊起来怪别扭的。”
江花有些苦恼,忍不住吐槽着。
言氏哈哈一笑:“多喊几次就习惯了。”
牛车到了江家门外,只听见几个孩子欻欻几下就跳下了牛车,等言氏付完牛车钱时,家里的孩子都推开院子跑进屋了。
夫妻俩把行李搬了进去,屋里却没有人。
“春明,去看看你爷爷奶奶在不在地里?”
“好,娘。”
江春明一溜烟就跑出去了,夏勤和花儿紧随其后。
言氏见秋凡和小梅也跟在后面,赶忙一手抓一个。
“你们俩就留在家。”
没一会儿,江大川和邱氏乐呵呵跟在孙子孙女后边儿回了江家。
“也不说来个信让我去接你们。”
江大川一路回来都在念叨这话。
江长青刚端着一盆水出来就听见江大川的叨叨,应道:“回来是临时决定的,也就懒得托人带信了。”
自从有了上一次被迫停掉买卖后,江长青和言氏的心态也有了变化,买卖终归是做不完的,家里从前都是以种地为主,农忙时在家忙农活儿,农闲时再去外面找活儿干。
自从做了买卖后,江家人经历了不一样的,所有人都在短时间内成长了起来,可是这种感觉令江长青和言氏心里惶惶。
所以这一次闺女念叨着要回家收土豆,江长青夫妻俩便立马决定要一起回家帮着收土豆,等土豆收完就要接着去点菜籽。
江记小吃摊再一次关张,只是这一次关张的氛围不一样,江家留了两日来做一个关张回馈,在小摊消费满三十文立减五文活动。
言氏和江长青为了这个关张回馈忙了两天两夜盈利颇丰,再加上这段时间在县里的收入,言氏的钱箱里已经有一百二十多两了。
早上出城路过一家卖汤圆的小摊前,江花问言氏会不会担心回来后其他几家也开始做小汤圆。
言氏摇摇头说道:“不担心,因为我们的主营并不是小汤圆,其他人卖小汤圆,即使是和我们一样用最好的食材,份量给的足足的也不会对我们造成多大的影响。况且,还不一定做成什么样呢!”
江花对言氏的这种乐观心态感到惊喜,忍不住竖起一个大拇哥。
傍晚,江长松两口子拉着板车回来了,板车上的食材篓子都已经空了,另一个篓子里盖上了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夫妻俩也是一脸喜色,再看见大哥大嫂带着孩子们回来更是兴奋。
江花乐呵呵问道:“二叔二婶,今日是不是生意特别好?”
江长松点点头:“嗯,今日生意不错,早知道你们要回来我就多买根儿猪蹄了。”
邱氏在灶房忙活,听着外面的谈话便大声说道:“猪蹄儿留着明天吃,刚好明日你们再买一根回来。”
锅里的菜已经炖好了,不可能再炖猪蹄。今日邱氏做了江花爱吃的土豆烧排骨,排骨是言氏在县里买回来的,土豆是江大川现挖的。还做了一个辣椒炒肉,臊子蒸蛋,烧茄子,炒冬瓜,主食是大米饭。
江家现在已经改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而主粮也渐渐从以前的杂粮粗粮替换成了大米白面。
“这土豆好像比在之前院子里种出来的要大个些。”